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

包華士(C. A. Bowers)


生態文化教育理論倡導者包華士(C. A. Bowers)
強調教育應包含三個重要指標命題,分別是:


1.以未來為導向的教育


2.教育是一個文化再造過程


3.所有的教育都是環境教育


A 27. 近來許多中、小學校為能發展特色或本位課程,除了嘗試結合社區資源外,更會邀請社區耆老進到校園與學生分享先人生活智慧、傳承傳統技藝或者是講述學校歷 史。下列哪一位學者長期致力倡導教師應具備地方共有文化(local cultural common)或跨世代教學(trans-generational instruction)等素養,而這樣的理念正足以做為學校發展特色或本位課程的理論依據:
(A)包華士(Chet. A. Bowers)
(B)伊利希(Ivan Illich)
(C)麥克拉倫(Peter McLaren)
(D)葛琳(Maxine Greene)。 


補充
(B)伊利Ivan Illich, 1926-2002)
在書中以最戲劇性的形式來質疑正式學校機構存在的必要性。伊利希為「反學校教育」應被視為西方教育思想的一項


(C) 批判教育學的代表人物─麥克拉倫(P. McLaren)
  • 當代批判教育學的代表人物
  • 代表作為《學校中的生活》、《學校教育即一種儀式化的演出》等。
  • 日常課室的活動及學校教育的目的都應該批判地檢視,因為教育與文化是交織在一起的,可說是充滿鬥爭的場所

    C 39.王老師在上課時,常放一段電視上的購物廣告來和學生討論,讓學生自己分析廣告所傳達訊息之真假與商品價值,從而讓學生建立明確的判斷,而有自己的選擇。請問王老師的教學,比較符合下述哪一位教育學者的理論?
    (A)杜威(J.Dewey)
    (B)哈伯瑪斯(J.Habermas)
    (C)麥克拉陵(P.McLaren)
    (D)盧梭(J.-J.Rousseau

(D)美國當代教育哲學家Maxine Greene
  • 「教師即陌生人」隱喻為美國當代教育哲學家M. Greene(1973)《教師即陌生人:當代教育哲思》(Teacher as Stranger:Educational Philosophy for the Modern Age)中所提出。
  • 其主張教師須透過哲思來釐清自我意識,且應如返鄉遊子般,以嶄新的視野來覺察生活中的每一天。
  • 透過教育的歷程,讓學生能自我覺察、自我選擇、自我實現,進而提升自我意識。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